
- 主页
《焊接结构生产》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焊接过程应力与变形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学会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流程,使学生成为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熟悉焊接结构生产过程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本课程构建于《机械设计基础》、《焊接工程材料》、《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质量检验》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以培养国际焊接技师为目标,本着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
《焊接结构生产》
课程标准
制订:冯菁菁
审核:焊接技术与自动化课程与资源制作专家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标准
1.课程简介
1.1 课程名称:《焊接结构生产》
1.2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
1.3 课程性质:《焊接结构生产》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体,以焊接结构加工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培养符合焊接操作和焊接管理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本课程是针对焊接操作岗和焊接管理岗中的焊接结构生产中各个生产环节工艺规程的编制、常用焊接工装的选择、零部件制作的实际操作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为具体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基础。
1.4 开发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以及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手段,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是培养焊接结构设计人才和焊接结构制作操作技术人才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焊接结构制作各个流程的常用加工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技能,并通过对常用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分析,制定相应的制作工艺。本课程以“做”为主线,以训练学生操作技能和编制各种工艺规程为目标,将焊接结构生产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嵌入到典型的项目中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主动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1.5 课程特色: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了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尽早的让学生进行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2)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的设置
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任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从而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3)以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以能力体系为基础取代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确定本课程的内容,围绕掌握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突出焊接技术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在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
(4)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场所实施为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融合、课堂与基地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典型工程案例,进行边讲边练,“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
(5)教学内容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最基本条件,并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标准、规范、协作及质量体系的内容,将《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孕育学生创新成果的教学平台。
2.课程目标(能力目标描述)
2.1 总体目标:
使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制定简单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2 能力目标:
(1)能够读懂焊缝符号在焊接图中表示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焊缝代号的标注;
(2)能够运用焊接接头强度的基本理论对给定接头进行静载强度计算;
(3)能够根据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对给定焊接结构制定正确的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4)能够正确选择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对已经产生残余应力的结构进行应力消除;
(5)能够根据焊接变形的特点对给定结构正确制定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
(6)能够正确选择矫正方法对焊接残余变形进行矫正;
(7)能够根据工艺性分析的相关知识针对典型结构进行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
(8)能够根据工艺性审查的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9)能够根据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要求进行工艺评定,并正确填写评定报告;
(10)能够根据典型结构示意图进行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11)能够选择正确的矫正设备对变形钢材进行矫正;
(12)能够根据结构图样所给信息进行典型结构的划线操作;
(13)能够根据结构图样所给信息进行典型结构的放样操作;
(14)能够根据下料相关知识对给定板材进行下料操作;
(15)能够正确使用压弯设备对给定工件进行压弯成形操作;
(16)能够正确使用滚弯设备对给定工件进行滚弯操作;
(17)能够正确使用压制成形设备进行结构压制成形操作;
(18)能够运用装配的相关知识对简单结构进行装配操作;
(19)能够根据焊接工艺制定的内容与原则对给定结构进行焊接工艺的制定;
(20)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焊接工装夹具对结构进行装配;
(21)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焊接变位机械对结构进行装配焊接;
(2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起重机桥架等典型结构进行制造工艺设计。
2.3 知识目标:
(1)掌握焊接接头的基本知识及焊缝符号的表示方法,熟悉对接接头静载强度的相关知识;
(2)掌握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变形产生、防止等相关知识;
(3)掌握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设计相关知识;
(4)掌握焊接结构备料加工的相关知识;
(5)掌握焊接结构成形加工的相关知识;
(6)熟悉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与焊接工艺;
(7)熟悉焊接工装的选择与使用等内容;
(8)熟悉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
2.4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5)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
(6)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课程内容
课程(120学时)
项目名称
任务
编号
任务名称
课时
项目一 焊接接头的基本理论
1.1
支架焊接图的识读
8
1.2
对接接头静载强度校核
6
小计
14
项目二 焊接结构的应力与变形
2.1
锻压机机架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
6
2.2
厚壁容器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4
2.3
典型结构焊接残余变形的控制
6
2.4
T形梁焊接残余变形的消除
4
小计
20
项目三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设计
3.1
气体储罐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
4
3.2
重型汽车桥壳的结构工艺性审查
4
3.3
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
4
3.4
典型接头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4
小计
16
项目四 焊接结构件的备料与加工
4.1
变形钢材的预处理
4
4.2
法兰的划线
4
4.3
冶金炉炉壳主体部件的放样
4
4.4
钢板的下料
6
小计
18
项目五 焊接结构件的成形与加工
5.1
板材的机械压弯成形
6
5.2
筒体的卷弯成形
6
5.3
封头的压制成形
4
小计
16
项目六 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与焊接工艺
6.1
箱型梁的装配
6
6.2
法兰轴的焊接工艺的制定
4
小计
10
项目七 焊接工装的使用
7.1
容器结构筒体的装配
4
7.2
轴承座焊接焊缝位置的调整
6
小计
10
项目八 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
8.1
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制造工艺
6
8.2
空气储罐的制造工艺
6
8.3
船舶结构双底分段的制造工艺
4
小计
16
合计
120
4.项目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一:焊接接头的基本理论(14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读懂焊缝符号在焊接图中表示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焊缝代号的标注;能够运用焊接接头强度的基本理论对给定接头进行静载强度计算。
主要内容
焊接接头的组成及基本形式、焊缝的基本形式、焊缝符号、电弧焊接头的工作应力、焊接接头静载强度的计算、焊接结构的疲劳破坏、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二:焊接结构的应力与变形(20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根据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对给定焊接结构制定正确的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能够正确选择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对已经产生残余应力的结构进行应力消除;能够根据焊接变形的特点对给定结构正确制定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能够正确选择矫正方法对焊接残余变形进行矫正。
主要内容
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具体措施、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影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具体方法、焊接变形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焊接变形的危害、矫正焊接变形的方法。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三: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的设计(16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根据工艺性分析的相关知识针对典型结构进行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能够根据工艺性审查的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能够根据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要求进行工艺评定,并正确填写评定报告;能够根据典型结构示意图进行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主要内容
焊接结构工艺性分析的内容、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步骤、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知识、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工艺规程的基本形式、焊接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四:焊接结构备料与加工(18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选择正确的矫正设备对变形钢材进行矫正;能够根据结构图样所给信息进行典型结构的划线及放样操作;能够根据下料相关知识对给定板材进行下料操作。
主要内容
钢材矫正的工艺及设备、原材料表面清理工艺及设备、划线的基本知识、钢板与型钢的划线、放样的基本方法、放样的程序、型材与板材展开长度计算、金属材料的机械切割、金属材料的热切割、金属材料的边缘加工。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五:焊接结构件的成形加工(16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正确使用压弯设备对给定工件进行压弯成形操作;能够正确使用滚弯设备对给定工件进行滚弯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压制成形设备进行结构压制成形操作;
主要内容
压弯成形工艺与设备、卷完的基本原理与设备、钢板的卷制、压延成形及设备、旋压成形及设备。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六: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与焊接工艺(10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运用装配的相关知识对简单结构进行装配操作;能够根据焊接工艺制定的内容与原则对给定结构进行焊接工艺的制定。
主要内容
装配的基本条件、装配的基本方法及选用、焊接工艺制定的内容与原则、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热参数的确定。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七:焊接工装的使用(10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焊接工装夹具对结构进行装配;能够正确选择与使用焊接变位机械对结构进行装配焊接;
主要内容
焊接工装概述、焊接工装夹具的种类与选用、装配用设备、焊件变位机械种类与选用、焊机变位机械的种类与选用、焊工变位机械的种类与选用。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项目八: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16学时)
能力目标描述
能够根据起重机结构图,对其桥架进行制造工艺设计;能够根据储罐结构图,对其进行制造工艺设计;能够根据船舶双层底分段的结构图,对其进行装焊工艺设计。
主要内容
桥式起重机的结构及技术要求、桥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标准、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球形容器的制造工艺、中低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船舶结构的类型及特点、整体造船中的焊接工艺、分段造船中的焊接工艺。
工具
教学课件、黑板、投影、计算机、考核表、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教师安排
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1位
教学场所
多媒体教室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为主:其中技术应用能力占50%;平时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等占50%。
5 教学实施要求
5.1教学要求
5.1.1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文件。课程标准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为依据,全面贯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通过完成典型的真实产品,来获得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评价都突出职业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注重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教学。即构建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教学做一体为主要特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5.1.2教学过程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技术规范、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投影仪、多媒体、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校内焊接技术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
5.1.3教学方法要求
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作为焊接工艺或操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老师负责对学生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以及对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审核。
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陪同者、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评价者,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5.1.4教师要求
基于每届3~4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4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均是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全面掌握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参与课程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技术互补、共进。因此,需要教学团队成员具有以下能力:
1)团队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2)具有较强的焊接结构件生产的工作经验;
3)熟悉相应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
4)掌握焊接质量检测与控制知识;
5)具备备料加工工艺与装焊工艺的编制及实施的能力;
6)具备焊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7)具备焊接工装的使用能力;
8)具备一定的焊接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5.1.5学生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认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
5.2 教材编写要求
5.2.1体例要求
所用名词、符号和计量单位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
教材内容编写应图文并茂,配合教材同时开发电子教案、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5.2.2内容要求
教材必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教学课程的设计思想。
应将本课程的典型项目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并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职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应图文并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科学、准确、精炼。
教材中的项目应该尽可能采用企业的真实产品,以解决就业上岗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5.3 考核评价要求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与人交流合作、团队合作精神、技术应用能力评价、独立制定的工作计划、独立完成某一项目的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心智。
课程总成绩=(∑课内任务得分×该项权重)×50%+40%理论成绩+10%课外表现得分
课程项目考核配分表:
项目名称
任务
编号
任务名称
课时
项目一 焊接接头的基本理论
1.1
支架焊接图的识读
8
1.2
对接接头静载强度校核
6
小计
14
项目二 焊接结构的应力与变形
2.1
锻压机机架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
6
2.2
厚壁容器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4
2.3
典型结构焊接残余变形的控制
6
2.4
T形梁焊接残余变形的消除
4
小计
20
项目三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设计
3.1
气体储罐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
4
3.2
重型汽车桥壳的结构工艺性审查
4
3.3
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
4
3.4
典型接头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4
小计
16
项目四 焊接结构件的备料与加工
4.1
变形钢材的预处理
4
4.2
法兰的划线
4
4.3
冶金炉炉壳主体部件的放样
4
4.4
钢板的下料
6
小计
18
项目五 焊接结构件的成形与加工
5.1
板材的机械压弯成形
6
5.2
筒体的卷弯成形
6
5.3
封头的压制成形
4
小计
16
项目六 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与焊接工艺
6.1
箱型梁的装配
6
6.2
法兰轴的焊接工艺的制定
4
小计
10
项目七 焊接工装的使用
7.1
容器结构筒体的装配
4
7.2
轴承座焊接焊缝位置的调整
6
小计
10
项目八 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
8.1
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制造工艺
6
8.2
空气储罐的制造工艺
6
8.3
船舶结构双底分段的制造工艺
4
小计
16
合计
120
序号
项目名称
任务
编号
任务名称
权重%
备注
1
焊接接头的基本理论
1.1
支架焊接图的识读
4
2
1.2
对接接头静载强度校核
2
3
焊接结构的应力与变形
2.1
锻压机机架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
2
4
2.2
厚壁容器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2
5
2.3
典型结构焊接残余变形的控制
2
6
2.4
T形梁焊接残余变形的消除
2
7
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设计
3.1
气体储罐焊接工艺方案的制定
2
8
3.2
重型汽车桥壳的结构工艺性审查
2
9
3.3
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
2
10
3.4
典型接头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2
11
焊接结构件的备料与加工
4.1
变形钢材的预处理
2
12
4.2
法兰的划线
2
13
4.3
冶金炉炉壳主体部件的放样
2
14
4.4
钢板的下料
2
15
焊接结构件的成形与加工
5.1
板材的机械压弯成形
2
16
5.2
筒体的卷弯成形
2
17
5.3
封头的压制成形
2
18
焊接结构生产的装配与焊接工艺
6.1
箱型梁的装配
2
19
6.2
法兰轴的焊接工艺的制定
2
20
焊接工装的使用
7.1
容器结构筒体的装配
2
21
7.2
轴承座焊接焊缝位置的调整
2
22
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
8.1
桥式起重机桥架的制造工艺
2
23
8.2
空气储罐的制造工艺
2
24
8.3
船舶结构双底分段的制造工艺
2
13
理论测验
40
14
课下表现
10
合计
100
5.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注重现代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抽象的文字丰富为声、像、文并茂,借助动画、虚拟仿真等,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依托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和互联网教学平台,借助手机APP,实现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的环境。有效地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课程资源库,为学生网上学习创造条件。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焊接专业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
产学合作开发实习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录制特种设备生产过程,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教学指导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

主讲教师